CNET科技資訊網 7月26日 北京消息(文/周雅):又一家中國公司的私有化過程生變。百度7月25日晚發(fā)布正式公告,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和愛奇藝CEO龔宇代表的買方財團致信百度董事會,買方財團在與三名獨立董事組成的特別委員會進行了多輪溝通談判后,依然無法在交易結構、購買價格上達成一致,決定撤回將愛奇藝私有化的邀約,終止收購百度所持有的全部80.5%愛奇藝股份的計劃,即刻生效。對此,愛奇藝官方回應:感謝媒體及公眾對愛奇藝的關心,愛奇藝將一以貫之地專注于自身業(yè)務的發(fā)展,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好的視頻娛樂生活服務。
愛奇藝計劃私有化,原本是回歸A股市場的第一步。今年2月,李彥宏和龔宇聯手向百度董事會發(fā)出私有化收購要約,計劃按照28億美金的價格,收購百度持有的愛奇藝80.5%的全部已發(fā)行股份。按這個收購價格計算,愛奇藝估值折合人民幣220億元。
然而在7月19日,愛奇藝私有化發(fā)生“逆轉”,百度的美國股東對沖基金Acacia Partners發(fā)布公開信,一是認為28億美金的價格太低——獨立研究機構八六證券研究(86Research)將愛奇藝的估值定為58億美元;同時也認為,愛奇藝將為百度股東帶來長期潛在價值,現在出售帶來的利益微不足道。信中還說,“我們擔憂作出有著固有利益沖突的決定,將會損害您與百度的聲譽。百度應該是一家受尊敬的重要企業(yè),而不是獲取個人經濟利益的套現工具。”
Acacia Partners總部位于紐約,2012年9月起成為百度股東,目前持有百度美國預托股逾260萬股,價值超過4億美元。
事已至此,誰都看得出愛奇藝的上市之路實在是過于曲折了:
一開始赴美上市,但投資人不認可;
后來想拆除VIE在國內上市,卻又遇到政策突變——“戰(zhàn)略新興板”取消;
再后來與百度股東的私有化談判也不順利,李彥宏等人的聲明指出了愛奇藝私有化被撤回的背景:國內上市不確定性極大,且在框架和交易價格上與百度方面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說到這里,筆者曾專訪過前納斯達克中國區(qū)首席代表徐光勛,他以經驗告之:要完成私有化退市、解除VIE架構、借殼或重返A股IPO這3個階段,期間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就算政策利好,宏觀經濟也有時差,至少1到3年才能看到效益,完成私有化到A股上市的過程少則一年,多則兩年,這么長時間之后,A股市值如何誰也說不準。“這是一個耗時耗錢的過程。”
因此,眼觀當下國內市場環(huán)境,一旦愛奇藝回歸國內,有可能面臨上市遙遙無期的窘境;如果繼續(xù)留在美股市場,愛奇藝難以打開新的融資通道;如果單獨沖擊納斯達克上市,愛奇藝很容易水土不服——“一是在境外拿不到應有的市值,二是持續(xù)維持的成本高,三是監(jiān)管太嚴格,四是技術問題。”
實際上,直觀具體業(yè)務,愛奇藝的表現反倒很激進。光2016年,愛奇藝就做了IP生態(tài)建設、加大了自制內容、趕趟了VR和直播;2016年上半年愛奇藝上線了近46部網劇、30余檔綜藝,獨播劇《太陽的后裔》、《奔跑吧兄弟》等的熱播,愛奇藝收割了超2000萬的付費用戶。在中國網絡視聽節(jié)目服務協會發(fā)布的《2015年中國網絡視聽發(fā)展研究報告》數據上,愛奇藝在2015年10月就實現了對合一集團的反超。
面對國內的戰(zhàn)略新興版被取消,以及私有化進程被終止后,愛奇藝此時的處境相當尷尬。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騰訊ARC實驗室推出AudioStory系統,首次實現AI根據復雜指令創(chuàng)作完整長篇音頻故事。該系統結合大語言模型的敘事推理能力與音頻生成技術,通過交錯式推理生成、解耦橋接機制和漸進式訓練,能夠將復雜指令分解為連續(xù)音頻場景并保持整體連貫性。在AudioStory-10K基準測試中表現優(yōu)異,為AI音頻創(chuàng)作開辟新方向。
Meta與特拉維夫大學聯合研發(fā)的VideoJAM技術,通過讓AI同時學習外觀和運動信息,顯著解決了當前視頻生成模型中動作不連貫、違反物理定律的核心問題。該技術僅需添加兩個線性層就能大幅提升運動質量,在多項測試中超越包括Sora在內的商業(yè)模型,為AI視頻生成的實用化應用奠定了重要基礎。
上海AI實驗室發(fā)布OmniAlign-V研究,首次系統性解決多模態(tài)大語言模型人性化對話問題。該研究創(chuàng)建了包含20萬高質量樣本的訓練數據集和MM-AlignBench評測基準,通過創(chuàng)新的數據生成和質量管控方法,讓AI在保持技術能力的同時顯著提升人性化交互水平,為AI價值觀對齊提供了可行技術路徑。
谷歌DeepMind團隊開發(fā)的GraphCast是一個革命性的AI天氣預測模型,能夠在不到一分鐘內完成10天全球天氣預報,準確性超越傳統方法90%的指標。該模型采用圖神經網絡技術,通過學習40年歷史數據掌握天氣變化規(guī)律,在極端天氣預測方面表現卓越,能耗僅為傳統方法的千分之一,為氣象學領域帶來了效率和精度的雙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