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58同城宣布收購中華英才網,完成并購后,中華英才網將繼續(xù)獨立運營,保持品牌及團隊獨立性。要不是被58同城收購,我都想不起來中華英才網這個很早就有國外“純正血統(tǒng)”的招聘網站,昔日的“英姿煥發(fā)”和今日的“落寞”形成鮮明的對比。
中華英才網創(chuàng)立于1997年,系國內最早的招聘網站之一,2004年,今日資本投資中華英才網,張杰賢辭去管理層職務退居股東。2005年4月,Monster向中華英才網注入5000萬美金戰(zhàn)略投資。2008年10月8日,Monster以1.74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對中華英才網剩余55%股權的收購。2013年2月,愛爾蘭尚龍集團正式宣布收購中華英才網的90%股份,中華英才網與我的工作網(Myjob)合并。2014年7月,中華英才網宣布獲得2.5億元人民幣注資,具體投資方并未透露。中華英才網的最終的結果是,于日前被58同城收購。
中華英才網是國內鮮有的經歷過多次易主的互聯網公司,從今日資本到Monster,再到愛爾蘭尚龍集團,最后是58同城。每一次“易主”對于公司和品牌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傷害,更要命的是伴隨著工作人員的流動,多次報道顯示,中華英才網的大肆裁員事件均引起不滿,這一次同樣引起了不滿。
中華英才網難圓58同城美夢
58同城CEO姚勁波稱,“收購中華英才網是看重其18年的品牌沉淀,58同城認可中華英才網的品牌資產積累,及其專業(yè)化的團隊。”
通過上圖百度指數的截圖可以看出,中華英才網的搜索值僅相當于2006年,和2008年——2012年的巔峰時期相差甚遠,13年后就開始陷入低谷。至于和前程無憂以及智聯招聘相比,整體相差更大。所以說,中華英才網所謂的18年的品牌沉淀,更像是一種“落寞”英雄,雖然“出生”的早,但其命運似乎多災多難。
而且現在的品牌沉淀明顯不如當初,至于能剩下多少,我認為并不足以支撐58同城的偉大平臺夢想,58同城多年辛辛苦苦構建的平臺終于初具規(guī)模,從58同城日前的戰(zhàn)略布局可以發(fā)現,當平臺構建好以后,它們在不斷的向平臺“填充”內容,讓平臺不至于是空的平臺,同時吸引優(yōu)質內容進來。58同城需要一個能夠支撐58同城在某一垂直領域能夠站在頂尖的內容體系,即使單獨把這個內容體系分拆出去,也是垂直領域的前三。中華英才網無論是簡歷還是企業(yè),很多都和58同城重疊,內容源并不優(yōu)質,已是“昨日黃花”的中華英才網和58同城的大格局格格不入啊。
另一方面則是中華英才網的團隊,姚勁波表示會聘用大部分中華英才網的員工,先不談當前的勞資糾紛問題,數次易主和裁員之后,中華英才網的人才團隊早就分崩離析,無論是創(chuàng)始人團隊還是骨干力量,能剩下幾何?在當前互聯網人才炙手可熱的情況下,精英和骨干們能夠受得了外界的誘惑?據悉,中華英才網的大部分員工是直接被裁員了。
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是,2005年Monster就向中華英才網注資5000萬美元,就更別談2008年的1.74億美元,2014年獲得的投資是2.5億人民幣,反而不如2005年的投資金額,也就是說中華英才網獲得的投資額越來越少,這在業(yè)內更是罕見的很。投資額的減少,也從側面反映出資本市場對于中華英才網的印象,顯然,58同城正是獲得了“垂垂老矣”的中華英才網夢,難成啊。
中華英才網折射傳統(tǒng)招聘網站困境
中華英才網的“落寞”,代表的是整個傳統(tǒng)網絡招聘網站的衰落,這并不是夸張,雖然前程無憂、智聯招聘日前的財報都非常不錯,但這僅僅只是表象,衰落的本質并沒有下降。
前程無憂2014財年總營收為人民幣18.973億元,智聯招聘2014財年總營收為10.798億元,趕集網在線招聘業(yè)務2014年營收為7.68億元,58同城的在線招聘營收預計與趕集網不相上下,再加上中華英才網、應屆畢業(yè)生求職網、拉勾網、內推網等網站,也就是說中國整體網絡招聘整體營收不超過60億,甚至更少。
LinkedIn在2014年總營收為22.19億美元,其中招聘業(yè)務占60%左右,約為13.31美元,LinkedIn僅僅在招聘業(yè)務上的營收,比全國整體網絡招聘營收還多。要知道我國的企業(yè)互聯網應用方面,網絡招聘的普及率達到53.8%,算是比較高的一個數字,而營收反而不如LinkedIn的一個業(yè)務,這其中也說明了不少問題。中國所有在線招聘網站的收入之和還不如LinkedIn收入的一半。
打開“網絡招聘”的百度百科會發(fā)現,其中有一段是“存在問題”,信息真實度低、應用范圍狹窄、基礎環(huán)境薄弱、服務體系差成功率較低。顯然,網絡招聘的問題肯定不止這些,但即使網絡招聘在我國發(fā)展多年,這些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大改善。
中華英才網的首頁和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的首頁非常類似,甚至包括趕集網、58同城也非常類似,整個首頁都是鋪天蓋地的“牛皮癬”,各種高大上的企業(yè)滿天飛。我們可以看到的數據是,中華英才網、智聯招聘、趕集網、58同城們的簡歷數量在成倍增長,破億的不少,而平臺入駐的企業(yè)不少,但無論是求職者還是企業(yè)反映的問題是,一方得不到有效的簡歷資源,一方無法找到優(yōu)質的企業(yè),甚至還混雜著不少騙子企業(yè),近兩年被網絡招聘詐騙的用戶非常多。
我的問題是,傳統(tǒng)的網絡招聘網站們想過改變嗎?也許沒有,畢竟現金流一直在不停的滾動,甚至財報還在見長。
傳統(tǒng)招聘網站的困境在于,只求現金流不求發(fā)展,這也是為何中華英才網能夠“茍延殘喘”這么多年的主要原因。如果真要問為何企業(yè)主和用戶會在傳統(tǒng)網絡招聘網站上投放廣告,我認為根本原因在于,資源太有限,他們只能在這些網站上投,反正都是“垃圾”,能收到一兩個靠譜的簡歷足矣。傳統(tǒng)招聘網站只知道做“中介所”,只知道收“中介費”,卻不知道如何去改變自己,產生更大的價值。
顛覆在線招聘的反而不是傳統(tǒng)招聘網站
可以看到的是,以領英為首的職業(yè)社交網站和以拉勾網為首的垂直網絡招聘正在沖擊傳統(tǒng)網絡招聘網站。正是因為傳統(tǒng)網絡招聘網站的落后,所以新興的網絡招聘網站推出后,就迅速引起風靡,主打垂直互聯網招聘的拉勾網、獵聘網,主打職業(yè)社交的領英(LinkedIn),其口碑要遠遠超過傳統(tǒng)的網絡招聘網站。
領英雖然沒有公布其在國內的營收情況,但一年用戶數翻倍也是非常恐怖的(最新的數據是900萬用戶),領英中國第一年,企業(yè)客戶數量增長近一倍,越來越多的企業(yè)認可這種社交招聘的效果。領英的崛起也算是給國內的早先走社交招聘網站做了個楷模。
領英、拉勾網們的崛起充分說明了顛覆傳統(tǒng)在線招聘的反而不是傳統(tǒng)招聘網站,拉勾網自身是做垂直招聘的,而領英則是職業(yè)社交網站,都不是走傳統(tǒng)招聘網站的路。實際上中華英才網也想過嘗試去改變,日前中華英才網就推出了“高端招聘”,可惜不久就被收購了。
至于智聯招聘、前程無憂們,更多的還是在“鋪量”,他們永遠的在做數據,擁有再多的簡歷,又能如何呢?用戶和企業(yè)都不希望大海撈針,量越大,匹配將會越困難。領英做的是幫助用戶實現長遠價值,并不僅僅是招聘求職,用戶在領英上建立的是真實的職業(yè)身份,并通過自己的職業(yè)身份拓展人脈,如果說傳統(tǒng)簡歷是一個人職業(yè)的過去時(個人簡歷并不像領英檔案可以實時更新),領英塑造的則是用戶的“整個世界”,更形象,更真實,是用戶自身的個人品牌,這要比單純的簡歷有價值的多。而拉勾網則是在做“減法”。顯然老牌招聘網站們是沒機會顛覆了,“斷臂重生”的勇氣挺困難。
國內整體的招聘需求還是非常巨大的,應該說是傳統(tǒng)網絡招聘平臺們作死才導致這種結果,看看領英提供的是什么,招聘解決方案、市場解決方案和高級會員訂閱服務,遠遠要比去廣告要高大上的多吧?發(fā)個簡歷還收費,呵呵,還有小廣告滿天飛,不作就不會死啊,怪不得全部加上也不如一個LinkedIn。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團隊開發(fā)了SPIRAL框架,通過讓AI與自己對弈零和游戲來提升推理能力。實驗顯示,僅訓練AI玩簡單撲克游戲就能讓其數學推理能力提升8.6%,通用推理提升8.4%,且無需任何數學題目作為訓練材料。研究發(fā)現游戲中的三種推理模式能成功轉移到數學解題中,為AI訓練提供了新思路。
同濟大學團隊開發(fā)的GIGA-ToF技術通過融合多幀圖像的"圖結構"信息,創(chuàng)新性地解決了3D相機噪聲問題。該技術利用圖像間的不變幾何關系,結合深度學習和數學優(yōu)化方法,在合成數據集上實現37.9%的精度提升,并在真實設備上展現出色泛化能力,為機器人、AR和自動駕駛等領域提供更可靠的3D視覺解決方案。
伊利諾伊大學研究團隊通過對比實驗發(fā)現,經過強化學習訓練的視覺語言模型雖然表現出"頓悟時刻"現象,但這些自我糾錯行為并不能實際提升推理準確率。研究揭示了AI模型存在"生成-驗證差距",即生成答案的能力強于驗證答案質量的能力,且模型在自我驗證時無法有效利用視覺信息,為AI多模態(tài)推理發(fā)展提供了重要啟示。
MIT等頂尖機構聯合提出SparseLoRA技術,通過動態(tài)稀疏性實現大語言模型訓練加速1.6倍,計算成本降低2.2倍。該方法使用SVD稀疏性估計器智能選擇重要計算部分,在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時顯著提升訓練效率,已在多個任務上驗證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