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圣誕熱潮的褪去,2015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隨之而來的將是全球科技新一年里的第一場盛會——CES 2015。本次大會的舉辦時間為2015年1月6日至9日,屆時全球各地的數碼設備廠商都將云集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向全世界展示最新的產品與技術。
每年的CES盛會總會有一個大眾關注的主要行業(y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臺式機甚至在去年更加智能的汽車都成為了大會的主角。而今年,人們的主要關注點都在智能硬件的發(fā)展上。
近幾年,各大數碼設備廠商均開始推出各種各樣的智能硬件產品,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水杯、智能插座、智能空氣凈化器等等。這些產品的出現,雖然還沒能徹底打開智能硬件改變世界的大門,但不難預見,智能硬件在未來勢必將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的方式,讓一切更加聯(lián)動,更加便攜。
而2015年,又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智能硬件能否普及開來,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物聯(lián)網時代,都會在這一年中初見分曉。
盡管這些產品目前都被扣上了“智能家居”的帽子,但其實則不然。智能硬件產品的使用絕不局限于家庭場景中,在利用個人云工作的場景下,智能硬件也能很好的改變人們工作的方式及環(huán)境。
隨著現代科技邁入物聯(lián)網時代,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的界限越發(fā)的模糊。但這樣的模糊并不是把生活全部同化與工作,而是把古板枯燥的工作,通過智能硬件的功能,以更加輕松、更加游戲化的方式,自然的融入生活當中,從而很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從而讓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生活。
作為2015年第一次科技盛會,智能硬件作為主角所展現出的魅力與效果,以及公眾對智能硬件的反響與態(tài)度,將會是這一年發(fā)展中重要的風向標。2015年是否會成為智能硬件時代元年,讓我們拭目以待。
一部大片,除了優(yōu)秀的主角,其他參演的角色也是必不可少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以及臺式機,依舊會是個人云應用的首要終端設備。
智能手機方面,目前已經有多家廠商表示會在CES上發(fā)布新一代產品,從目前的消息來看,部分都是廠家的旗艦產品。究竟是越大越薄,還是越強越快?還是有其他例如曲面屏等新鮮的賣點,就要等到時一一揭曉了。
而平板電腦與筆記本電腦都是移動辦公的最常用的設備,特別是隨著二合一、多合一概念的提出,使得這兩類商品的界限越發(fā)的模糊。而且伴隨著英特爾酷睿M等核心技術的應用,越來越薄是必然的發(fā)展趨勢,然而在此基礎上,廠商還會為消費者帶來多少驚喜,也還是需要耐心的等待。
至于臺式機,一向都以堅固耐用的形象出現在商用及家庭的場景里,在物聯(lián)網的新時代,臺式機究竟會變?yōu)槭裁辞闆r的終端產品,還是蠻令人期待的。
而以上這些產品門類所做出的改變,都將會是圍繞物聯(lián)網時代而產生與進行的。究竟在一個物聯(lián)網時代,基于個人云的工作與生活狀態(tài)會發(fā)生怎樣的改變?全球的數碼設備廠商會為消費者帶來多少驚喜?這場由智能硬件擔當主角的大片會贏得多少喝彩?那就請大家持續(xù)關注我們在拉斯維加斯為您帶來的第一時間的精彩報道吧!直播專題地址:http://www.cnetnews.com.cn/special/CES201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騰訊ARC實驗室推出AudioStory系統(tǒng),首次實現AI根據復雜指令創(chuàng)作完整長篇音頻故事。該系統(tǒng)結合大語言模型的敘事推理能力與音頻生成技術,通過交錯式推理生成、解耦橋接機制和漸進式訓練,能夠將復雜指令分解為連續(xù)音頻場景并保持整體連貫性。在AudioStory-10K基準測試中表現優(yōu)異,為AI音頻創(chuàng)作開辟新方向。
Meta與特拉維夫大學聯(lián)合研發(fā)的VideoJAM技術,通過讓AI同時學習外觀和運動信息,顯著解決了當前視頻生成模型中動作不連貫、違反物理定律的核心問題。該技術僅需添加兩個線性層就能大幅提升運動質量,在多項測試中超越包括Sora在內的商業(yè)模型,為AI視頻生成的實用化應用奠定了重要基礎。
上海AI實驗室發(fā)布OmniAlign-V研究,首次系統(tǒng)性解決多模態(tài)大語言模型人性化對話問題。該研究創(chuàng)建了包含20萬高質量樣本的訓練數據集和MM-AlignBench評測基準,通過創(chuàng)新的數據生成和質量管控方法,讓AI在保持技術能力的同時顯著提升人性化交互水平,為AI價值觀對齊提供了可行技術路徑。
谷歌DeepMind團隊開發(fā)的GraphCast是一個革命性的AI天氣預測模型,能夠在不到一分鐘內完成10天全球天氣預報,準確性超越傳統(tǒng)方法90%的指標。該模型采用圖神經網絡技術,通過學習40年歷史數據掌握天氣變化規(guī)律,在極端天氣預測方面表現卓越,能耗僅為傳統(tǒng)方法的千分之一,為氣象學領域帶來了效率和精度的雙重突破。